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Fe2O3是红棕色粉末 |
Fe2O3常用作红色涂料 |
B |
SiO2是两性氧化物 |
SiO2可和HF反应 |
C |
Al2O3难溶于水 |
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
D |
SO2有氧化性 |
SO2可使溴水褪色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
C.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构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4个碳原子 |
D.主族元素X、Y能形成![]()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实验事实 |
热化学方程式 |
评价 |
|
A |
已知H+(aq)+OH-(aq)= H2O(l) △H=-57.3 kJ·mol-1,将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
H2SO4(aq)+Ba(OH)2(aq)= BaSO4(s)+ 2H2O(l) △H=-114.6 kJ·mol-1 |
正确 |
B |
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
CH3COOH(aq)+NaOH(aq)=NaCl(aq)+H2O(l) △H=-57.3kJ·mol-1 |
不正确;因为醋酸状态为“aq”,而不是“l”。 |
C |
160 g SO3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260.6 kJ |
SO3(g)+H2O(l)=H2SO4(aq) △H=-130.3 kJ·mol-1 |
不正确;因为反应热为△H=-260.6 kJ·mol-1 |
D |
已知25℃、101 kPa下,120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935.1 kJ |
C(s)+O2(g)=CO2(g) △H=-393.51 kJ·mol-1 |
不正确;同素异形体要注名称:C(石墨) |
量取20.00mL0.01mol/LX溶液于锥形瓶中,用滴定管逐滴滴入0.01mol/L的Y溶液中,用数字化试验设备测定试验过程中混合液的P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和Y可能是KOH和CH3COOH |
B.X和Y可能是NH3·H2O和HCl |
C.X与Y恰好中和时, 混合液呈中性 |
D.X与Y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溶液中滴入酚酞会变色 |
若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或分子是
A.Na+、K+、S2-、NO3- | B.Na+、NO3-、SO42-、NH3.H2O |
C.K+、Ba2+、H2O2、Cl- | D.Na+、Fe2+、Cl-、SO42- |
一定温度下,4个容器均为1L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C(s)+H2O(g) CO(g)+H2(g)△H=+131.3KJ.mol-1[各容器中C(s)均足量],在某时刻测得有关物质的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容器Ⅱ中,v(正)<v(逆) |
B.在容器Ⅳ中,H2的浓度为0.40 mol.L-1 |
C.在容器Ⅲ中, 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 |
D.若将平衡时容器Ⅰ、Ⅳ中的物质混合于容积为1L的容器中,则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