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共31分)
父亲的自行车
曾业桃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柔;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
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选自2010年Il月7日《淮海晚报》)
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1)平日里:                                                             
(2)节日里:                                                             
(3)生病时:                                                             
(4)上学时: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第⑥段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作者常常在叙事之后要加一段抒情性的心理活动,从而点清事情的意义和对作者的影响,又增强了感人的效果。为下面的事情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心理活动。
有一次她用教鞭轻轻地打我。
心理: .
她让我们观察蜜蜂,品尝蜂蜜,并教我们读诗。
心理: .
她帮助我排解纠纷,并写信劝慰我。
心理: .

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的心情。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等复杂感情。
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很勇敢。可有些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关于宗教,关于建筑,你懂多少?金牌历来都只有一块。”
“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
“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的飞梯,螺旋状,多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意见啊。”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
他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
倒数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儿子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列出两点,并做简要分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和《儿子的创意》中,两个“男子汉”的形象都鲜活可人,你认为它们在写法上最成功的一点各是什么呢?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选文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性格?想必你已经答案在胸了吧。
我们把他送到了托儿所,“他”和“别的孩子”的哭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孩子和我们姐妹小时侯上托儿所哭的情景呢?作者的这点“小把戏”一定难不倒你。
文中的“男子汉”是个才几岁的孩子,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学生男子汉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你可要畅所欲言哦。

探究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拜月说: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嫦娥说: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嫦娥便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驱除鞑虏说:有人认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根据上述内容,概况一下关于中秋节来历的说法中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助网络媒体和报刊,查找一下关于中秋的来历还有哪些说法?请写出一个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