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1月19日发布。这份文件主题为《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加大对农业投资→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亩产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②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谷物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③降低人民币汇率→进口粮食成本降低→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增加
④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供给增加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④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历时十个多月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于2013年7月27日尘埃落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双方已就此案达成价格承诺协议,这场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得以圆满解决。中国光伏产品主要集中于电池、组件领域,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近年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状况。针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多家光伏企业积极运用世贸规则进行抗辩和申诉,努力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投入。回答下题。此次贸易摩擦圆满解决,给我们企业的启示是
A.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积极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
B.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 |
C.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到海外投资设厂 |
D.对其它国家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
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的圆满解决说明
A.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B.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
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
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欧之间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对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A.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
B.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
C.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D.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据了解,我国《最低工资规定》明确,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稳慎的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而国务院也曾提出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A.是社会再分配过程,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
B.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
C.是为了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
D.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
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自上而下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之风。据商务部统计,马年春节黄金周(1月31日至2月6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6107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3.3%,增幅创六年来最低。另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报告,2013年全年,全国餐饮业收入增幅仅为9%,创21年来最低,2014年,收入下滑趋势将持续,部分餐饮企业纷纷转行。材料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B.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的调整起着导向作用 |
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