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有重要应用,B的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VIA族
B.元素A、B、C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C) > r(B) > r(A)
C.A、B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A>B
D.1 molC2B2与足量的AB2完全反应转移约6.02 ×1023个电子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胆矾晶体,下列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升)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
|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
|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
|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
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
MgCl2+
2Rb(g),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 |
| B.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强 |
| C.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 |
| D.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
| C.反应是放热或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
| D.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