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生活在哪个流域?
(2)写出三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4)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活动探究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奋斗。初二五班的历史学习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与探索,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铭记屈辱历史•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1)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回顾辉煌历程•重温时代梦想】
材料二: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如下图。
(3)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转折作用?(6分)
(4)下列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图l到图2的历史阶段中,请你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中共一大;B.开国大典;C.五四运动;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其中标志着我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标出答案序号即可)
(5)图2到图3,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
(6)从图3至今,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说出两点即可)
【感悟经验教训•发扬爱国精神】
(7)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说出两点即可)
读史有感
(1992年)仙湖植物园里的植物千姿百态,其中有一种树叫"发财树" ……邓小平观赏后觉悟的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新时期?
(2)1980年,我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座城市?经济特区的建立的什么作用?
(3)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与西方互有往来。当时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什么?然而,清朝时期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这与当时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2-7月,德军向法国不断发起猛烈进攻,一排排重型炮弹落在法国阵地上,屯时硝烟弥漫、气浪冲天。德军炮火摧毁了战壕,烧光了森林,消平了山头……此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
材料二、1944年,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盟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顽强抵抗,登上了欧洲大陆,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了解放。
村料三、美苏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曾经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一战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其海外殖民地中的中国山东权益由哪个国家继承?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二战中的哪场战役?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哪场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材料三叙述的美苏同仇敌忾成为盟者的标志是什么?他们变成势均力敌的仇者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读图说史
阅读上面三幅图后,回答问题
(1)图1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它的动力是什么?人们利用这一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图2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灯泡。爱迪生正式注册的发明有1300多种,他被誉为什么?写出这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两项交通工具。
(3)图3是我国第三次科技革命航天领域中发明的哪项重大科技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图一粮食产量变化的政策因素。(2分)据图二说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2分)
(2)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三十年前,国家决定开放南通等14年沿海城市。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国家作出这一决定的历史背景。(4分)
(3)我们家乡南通滨江临海、紧邻上海,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请你结合上述区位优势,为南通今后的对外开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