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① 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②,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战虽有陈 陈:同“阵”,阵法。 |
B.必察迩来远来:招致 |
C.名不徒生徒:白白地 |
D.其唯圣人乎其:难道 |
下面各项中,全部属于墨子“修身”观点的是( )
①勇为本焉 ②君子察迩 ③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④多力而伐功 ⑤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 ⑥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
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3分)
②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4分)
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回答问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己达德,除了可以通过深切反省自己的过失外,也可以借重别人的经验来反省自己,从而达到目的。 |
B.真正的君子,心地光明磊落,不必担心犯过,也不必担心别人看见自己的过错,知过而能改。 |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并不希求人根本不犯错,而是要人从检点过失中学习、长进。 |
D.孔子对世人发出“已矣乎”的感叹。“已矣乎”这三字是表示没有希望的叹息语气,而“吾未见”则有强调的意味,足见孔子对于“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绝望。 |
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檥(yǐ):通“舣”,使船靠岸。②指王翳:(把项羽)指(给)王翳(看)。王翳,汉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刚愎自用和多情善感的形象。而本文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几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优柔寡断、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的形象。 |
B.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
C.项羽面临败亡时,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
D.虞姬悲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作者凭借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①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谁人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②。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驽、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选自李翱《杨烈妇传》,有删改)
注:①岁满:官员任职期满。 ②陴pí: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济:帮助 |
B.众皆泣,许之许:答应 |
C.皆悉力守死悉:全 |
D.贼失势,遂散走走:逃跑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⑥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叛军围困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
B.杨氏对召来的吏民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吏民感动而泣。 |
C.杨氏和李侃一起指挥作战,亲自为守城军民做饭。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
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
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歪,斜 |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 盘绕 |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 |
D.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 |
下列各句与“何为其然也”文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而今安在哉 |
D.固一世之雄也 |
找出与例句“顺流而东也”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乌鹊南飞 |
B.乳二世 |
C.西望夏口 |
D.使不上漏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阅读下面的《 论语》 、《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习之。多见而识之。”(《 论语· 述而》 )②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 公予丑上》 )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我评,而且要对批判者心怀感激。 |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柱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