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君子战虽有,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 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战虽有 陈:同“阵”,阵法。
B.必察迩远来:招致
C.名不生徒:白白地
D.唯圣人乎其:难道

下面各项中,全部属于墨子“修身”观点的是( )
①勇为本焉     ②君子察迩               ③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④多力而伐功   ⑤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     ⑥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3分)
②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4分)
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愿大王假借之
(2)自引而起,
(3)秦王还柱而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解释划线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使毕使
(3)左手把秦王
(4)卒起不意,尽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不悦,其赏抑:阻止
B.平仲在京师适:正好
C.采药者莫能至度:估计
D.朝廷下诏物色求之数:多次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然关中豪杰皆推不似人君
B.而虏夜徙去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解纵所乘骡然后求谋臣
D.速若奔马吾无意于人世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仲年少气盛,有不媚权贵的性格特征,在平顶睦州盗贼后,更是引起了童贯的嫉妒,结果未见到皇帝,也没有得到奖赏。
B.姚平仲奇袭金兵未获成功,但文中写他“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表明作者对他壮举的肯定,“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又表示了作者的惋惜。
C.文中写姚平仲在兵败后,“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以及“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都增添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D.作者在客观记叙中写了姚平仲一生重大的事件,勾勒了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时饱含了自己对这位“失败英雄”的赞美、同情、惋惜和仰羡之情。

把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2)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八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下列对句子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之干:投献。
B.深之礼:礼节。
C.令狐楚大相怨雠:同“仇”。
D.仲郢坐专杀左迁左迁:降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其少俊   请战喻
B.李德裕素遇   且夫水积也不厚
C.补太学博士   此仁术也
D.遂以道授商隐翼若垂天之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②又以书判拔萃③久之不调
④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⑤累为宾佐⑥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
用斜线(/)给上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夫 王 迹 熄 而 诗 亡 离 骚 作 而 文 辞 之 士 兴 历 代 盛 衰 文 章 与 时 高
下 然 其 变 态 百 出 不 可 穷 极 何 其 多也 。
《离骚》的作者是谁?《新唐书》的主要编纂者是谁?(2分)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