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 |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 B.皇帝宝座 |
C.青铜兵器 | D.铁制农具 |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而治原则的是( )
①十将军委员会②公民大会③五百人会议④陪审法庭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标志着雅典国家形态的形成,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以财产多寡作为划分公民等级和政治义务的标准 |
B.建立了防止官员终身制和滥用权力的罢免制度 |
C.设四百人议事会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
D.按照地域划分国民和扩大公共权力 |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