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喻指发源);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喻指先声),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
A.“联和苏俄、联和共产党” |
B.“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针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
B.调整生产关系,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
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
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
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
2012年3月,《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
B.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 |
C.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