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
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 |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C.打破了外交僵局 |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
C.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
在辛亥革命的下列成果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走上新台阶的是
A.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B.颁布《临时约法》,开始民主宪政的历程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
D.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建立新的政权机构 |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
C.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
D.两者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