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8月28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们今天研究和纪念甲午战争的主要意义是()

A.以国耻为动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B.以国耻为契机,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C.以国耻研究为支点,回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法西斯言论
D.以国耻纪念为号召,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提防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说:“今天我们比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穷。……只要给我们机会继续执行过去几年的政策,那么在上帝的保佑下,我们将很快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除出去的那一天。”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胡佛相信自己的执政将使美国战胜贫穷
B.“过去几年的政策”应该是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胡佛的目标根本没得到实现
D.“过去几年的政策”导致了大危机的出现

1949的12月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的汽车时,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表明毛泽东当时在思考着()

A.中国工业化的模式问题 B.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质运输问题
C.中苏合作共建汽车厂的问题 D.苏联专家汽车制造技术的问题

据《安义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二十一世纪初期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