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C.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战役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