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①,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是②,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所指代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基本途径或方式。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项活动也是“全面防卫日”的重点项目之一。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强调牢记历史,维护正义与和平。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全面防卫日”)的共同原因和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全面防卫日”有何本质区别,中国的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政治妥协是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东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皆蕴涵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妥协这种规避暴力、超越合作、孕育民主的政治智慧在东西方政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且有效的妥协机制。美国《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较充分地折射出制宪会议中存在的政治妥协。从某种程度上看,《联邦宪法》的形成与通过也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摘编自《美国政治发展中的妥协机制研究》
材料二 法国不断地重新制定宪法,而不是在原有的宪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法国方式的一大特征。这同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社会力量之间缺乏和解,在法国,革命与民主及其反对者的理论高度意识形态化了。这种不妥协、不断的较量和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冲突,19世纪以后在法国国内开始淡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却熊熊大火般地燃烧起来,并在几乎整个20世纪的民主与世界政治史上抹上浓浓的一笔。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美国、法国在制定宪法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2)你认为在政治制度构建和发展完善过程中应采取哪种立场?阐明你的理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康有为)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定宪法的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