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B.世界银行的成立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斯大林模式有关的是()
A.“谁不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帮助敌人” |
B.“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D.“开垦、开垦、再开垦,大力种植玉米”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分配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斯大林模式” |
下列关于“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 |
B.其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英国最先提出的 |
C.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
D.不受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