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见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4分)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的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会议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1)据材料一 ,分析英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民主政体中控制“控制者”的机构说来极为简单,既然我们认识到人都有天生的弱点,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控制者,那我们就让几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人平等竞争吧。所以三个平等竞争的野兽就是民主,而一个“圣人”却是专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近代民主政体中是怎样实现“平等竞争”的?
材料三(德意志帝国实质上就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收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说明德国“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表现。
罗马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权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规定债权人的利益,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买到国外或杀死他。
------它还明确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1)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社会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2)针对材料二出现的问题,古罗马在法律方面是如何应对的?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
(3)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中蕴含的基本原则或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慨括唐代“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蔽矣。”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选官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三(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官制变革带来的影响。
(4)综上所述,唐宋政治制度的变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给以上两幅名画配上核心解说词。(要求:每幅名画的解说词不得少于两点,否则不能得分。)(4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材料中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的角度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材料四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