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费正清说:“(科举考试)是惊天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B.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衰 |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
A.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统治 |
B.剔除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 |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
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
《中国文化概论》中对某一学派特征的描述是:“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这一学派是()
A.儒家学派 | B.道家学派 | C.墨家学派 | D.法家学派 |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和继承 | D.两者毫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