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
1984年,美国在亚利桑那沙漠中投资2亿美元建立了“生物圈2号”试验基地,用于模拟研究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但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植物产生的氧气满足不了科学家及动物的需求 |
B.二氧化碳量急剧上升 |
C.试验空间狭小、生物数量与种类有限决定了系统自身平衡能力远不如地球本身 |
D.意外事故如火灾导致试验人员不得已撤出 |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
A.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 |
B.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
C.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
D.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没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
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 )
①生态旅游 ②生态住宅 ③绿色食品 ④石油农业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结果( )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时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建成著名的鱼米之乡
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沙尘暴”是下列哪种现象( )
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