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
材料2:2012年1月10日,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筹备工作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海南海口市举行,来自泛珠三角省区的代表出席于本次会议,下图为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A到F区位选择均合理,请将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农业区(A、B、C):奶牛场___________,
花圃_________,小麦区___________。
工厂(D、E、F):自来水厂___________,
钢铁厂_____,服装厂___________。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6分)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开始 (降低,升高),这被称为现象。
(4)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项选择)
A.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
B.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5%以上
C.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序号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其①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和。
(3)字母A、B、C、D代表世界著名工业区,其中A区是 ,B区是 (填工业区名称),该地区____资源丰富,但是___资源需要由外地运入,四个工业区中发展条件相类似的是______和_____。(填字母)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是图中的数码_________。图中湄公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中湄公河上游段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图示半岛山脉河流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湄公河入海口附近形成著名的湄公河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的_________作用。
(3)湄公河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与B地相比,降水较为丰富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东亚部分地区简图,图中等值线表示2009年1月某日15时(北京时间)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此刻北京吹_____风,上海与北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
(2)此刻B点气压值大致是_________
A.1020-1025百帕 |
B.1020-1015百帕 |
C.1025-1030百帕 |
D.1015-1010百帕 |
(3)下列两幅气候资料图,表示北京的是___图,表示松江的是_____图。北京与松江同属季风气候,简述两地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4)日本是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为适应原料、燃料和工业品进出口需要,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简要分析日本工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较少分布在日本海沿岸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