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岛国所在岛屿属大洋海岭露出水面的部分,岛上1/8面积为冰川所覆盖。读下图回答问题。

有关该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 |
| B.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带上 |
| C.南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
| D.大部分地区的地形类型为冰川 |
影响该岛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气候 | B.地形和交通 |
| C.气候和交通 | D.交通和资源 |
关于该岛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
| B.同等级交通线单位长度工程量北部比南部大 |
| C.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 |
| D.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引起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
|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
| 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
| D.加剧了北京、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
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表为我国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离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回答下列小题。
通过表中的数据变化,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 |
| B.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 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减小 |
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
| B.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
| C.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
| D.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 | B.农业或家务职业 |
| C.非农业职业 | D.政府或管理职业 |
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
|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
|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
|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④ | B.③ | C.② | D.①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 |
|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
| C.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
| D.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
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温带草原 | B.落叶阔叶林 | C.针叶林 | D.常绿硬叶林 |
图示景观②的典型土壤比景观①的典型土壤()
| A.土层更加深厚 | B.不容易发生沙化 |
| C.冻结时间更长 | D.有机质含量更低 |
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 | B.干、湿度变化 |
| C.纬度地带分异 | D.垂直地带分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