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
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
(1)旅行社宣传单中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大 ④—早晚经常下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乙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降水丰富
(3)下列同学的描述与丁地区有关的是( )
A、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小明:“哈达、锅庄、碉堡楼。”       
(4)图中山脉①、②中,属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       (填数字代号)。
(5)甲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6)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甲地区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乙地区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水稻。”
D.埃及小朋友说:“我在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是一个沙漠之国。”
(7)丁、丙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丙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             
(8)读④山脉以西地形区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试分析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疏松, 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 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 垦荒造田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完成以下填空。

(1)根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多少和各月的分配情况,分析判断城市分别是:
A______ D______
(2)根据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冬季______
夏季______
(3)根据各城市降水量的情况分析,降水多集中在 __季。
(4)我国南北方的雨季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______,结束__ _,雨季_ __;北方正相反。

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黄河发源地: 山;注入海洋: 海;位于黄河中游河段主要支流有
(2)黄河流经了 高原后,河水中泥沙含量剧增,这说明该地区的 环境问题非常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针对这一问题当地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干流剖面图
(1)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
(2)长江发源于_______高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______(填“上”、“中”、“下”)游河段,长江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将发挥 作用。(至少写2点)

读我国干湿地区图,回答问题。

(1)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
A 、B 、C 、D
(2)A与B的分界线接近 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 (河流)一线。

读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问题。

(1)季风区内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地改变。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 (南或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偏 (南或北)风。
(2)非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 、(大或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 ---- -----贺兰山----巴颜卡拉山--- , 分界线大致跟 mm等降水量线重合。
(3)季风区的降水主要是由_______(夏或冬)季风带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