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第一单元《历史的昭示》后,青年学生:( )
①应感悟到中华民族之魂——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应牢记历史的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救中国
③应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振兴中华
④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勤学,努力成才,报效祖国。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一位原来比较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很庆幸有刻意帮助我的这些同学,他们使我变得开朗,变得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变得敢于在公共场合讲话。”这表明()
①他人的友好帮助可以改变自己
②自己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深深地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③只要有同学刻意帮助自己,自己就一定能变成另外一个人
④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做法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A.小明家里生活困难,但其父母仍然坚持让他读完初中 |
B.某初中少部分同学认为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就提早退学外出打工 |
C.某纺织厂招收了十几名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女孩子到厂里做工 |
D.母亲让正在读七年级的女儿小红辍学,让小红的弟弟继续上学 |
虽然同属于初中生这个群体,但由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因此()
A.我们的学习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B.我们受教育的程度是一样的 |
C.我国教育事业没有什么变化 |
D.我国初中生没有很好地享有受教育权 |
在哈佛大学读书馆的墙面上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示我们()
A.要根据自己的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B.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 |
C.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D.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难度就越大 |
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待于个人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挖掘。下列行为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是()
A.多动手,少动脑 | B.事事不亲力亲为 |
C.多动脑,勤动手 | D.善于追赶时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