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
材料一、2014年9月份是第十一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2014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七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杯抱后,社会经济各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的顺利回归和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制定的什么方针?这一基本方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国家为什么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
2012年,重庆以武陵山、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为重点,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推动区域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扶贫骨干产业,推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以财政专项扶贫为引导,将扶贫开发新增资金重点用于片区扶贫开发,每个片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左右,带动整合各类投入1亿元以上,真正形成扶贫合力。2013年春节前,这两大片区有34.9万人脱贫。
(1)重庆推进扶贫开发的意义?
(2)为更好地解决扶贫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3年1月7日《北京日报》报道:针对“公车私用”现象,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学生栾松巍提出建议,让公车挂红色车牌,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从而遏制“公车私用”。许多人认为,此建议既能提高公车使用的透明度,也便于群众监督,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你如何评价栾松巍同学的做法?
(2)如果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公车私用”这一类的问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监督?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而在1995年之前,我国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城乡选举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调整为4∶1;2010年,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材料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提交提案,围绕国家大事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内容涉及环境保护、推进城镇化、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
(1)材料一说明什么?同票同权有何意义?
(2)材料二体现出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材料二:今年来学校中人情消费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现在中学生中流行互相祝贺生日的风气。互送礼物越来越时尚,礼品档次越来越高,请客大摆宴席花费几千甚至上万元。父母们都说:“孩子生日没有必要送礼请客大摆宴席,这样简直是浪费”,孩子们却说:“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了,我有的是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任何人也管不着”。
请你辨析父母和孩子的言行。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八精神的热潮中,某校举办了“学习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中学生小论文比赛,小青在论文中写道:“改革开放前,我家五代居陋室,收入只够解决温饱,有了上顿没下顿。而今住进宽敞房,冰箱、电脑样样全,我们家庭勤劳致富、科技致富。”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结论?
(2)你认为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