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鲁迅先生之间曾“用笔墨相讥”,但在鲁迅逝世后,他却不像有人那样趁“公已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而出捍卫鲁迅精神。这反映了郭沫若是一个( )
A.谨小慎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 |
B.非常谦虚谨慎的人 |
C.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 |
D.豁达大度的人 |
在构建“和谐苏州”过程中,苏州市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实践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和谐苏州的构建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其根本目的是
A.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 | B.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C.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D.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两者又有区别,右边的示意图主要表明了法律与道德在什么上的区别
A.表现形式不同 | B.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 |
C.实现方式不同 | D.规定内容不同 |
2011年5月11日,犯罪嫌疑人石某因涉嫌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这体现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青少年遇到非正义的事情,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巧妙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 |
B.不管怎样,都要挺身而出,与不法分子拼到底 |
C.及时拨打“110”电话,配合警方制服不法分子 |
D.在不利的情况下,更要讲究智斗 |
随着手机无线上网业务的普及,拥有手机的中小学生用手机上网日渐时鬃。而一些手机网站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中小学生的手机中悄悄传播。据此回答问题。为抵制手机网站中不良信息的侵害,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
①远离不良手机网站,培养高雅情趣 ②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③拒绝接触所有网站,以免受到侵害 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克服盲目猎奇心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提供了行为道德规范。下列行为中,有违《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是
A.在网络聊天室里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 |
B.与网友交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
C.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受约束、为所欲为 |
D.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遵守法律,不制造、不传播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