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然而法治基础目前依然相对薄弱。强政府弱市场是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产权保护不力、商业贿赂、地方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与过度行政干预有关;我国企业每年所订立的经济合同的履约率仅为60%,每年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2)材料二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海岛县为加快本县海洋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海洋经济造势;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高校,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壮大发展海洋经济的人才队伍。
根据该县的措施,谈谈你对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认识。

材料一: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存在诸多问题。如住房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过高、家庭消费的比例严重不合理;消费行为不规范,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现象比较普遍,超出个人实际承受能力;国人“多存钱、少消费”的传统观念;农村居民目前尚处于生存型消费阶段等,这些都限制了社会消费规模的扩大和结构改善。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全面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阐述了2012年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了经济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温家宝全面总结了2011年的经济工作,并对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一年经济工的部署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进行抽样检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调查对象为18—69岁成年人。课题负责人指出:随着政策呵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如: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迷信活动招来了一些笃信者。
(1)这些迷信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里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