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意味着( )
①为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②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③权力是把双刃剑,分立和制衡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④政府要公正司法坚定不移惩治腐败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 | 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
C.盲人摸象 唇亡齿寒 | D.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
下面的漫画《“让世界充满爱”演讲会》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它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实践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年来,有人提出要“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熟悉并认同的逻辑去向世界说明中国”,因为“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也有人反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西方“看得懂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去向外人说明中国?难道我们不可以用中国的方式和语言展现中国?形成上述不同的认识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