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蓝皮书通过对官民、医患、商民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关系的实际分析,得出“社会信任度下降”的结论。这说明( )
A.社会心态是人们对社会环境的反映 |
B.社会心态源于不同群体的价值判断 |
C.社会心态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影响 |
D.调整社会心态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 |
蓝皮书从生活满意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社会情绪、心理健康、尊重和认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这一分析( )
①注重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②坚持多元化的价值判断
③在创新中否定以往理论
④敢于承认矛盾并分析矛盾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能为力的 |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保增长控通胀),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这表明()
A.客观事物是相对静止的,认识是绝对变化发展的 |
B.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积极推进社会的发展 |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正确到正确 |
D.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
深圳发展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做结论。”这是强调()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C.盲目实践也能成功 |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层、接“地气”,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底气、长灵气,把最鲜活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出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真理都是客观的 |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特点是()
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主观随意性④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