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本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请找出并简述理由。
本诗为送别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谈谈你对首句的理解
答:
(2)谈谈三四句作者是如何挽留想走的客人?
答:
阅读下面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永 遇 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上片的画线句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试结合语境,作简要解释。
②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迫。试结合上文,简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下列关于文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
D.本诗主旨是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本诗颔联两句被后人奉为千古绝唱,请分析原因。
答:
(2)本诗借所咏之物,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断。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茑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妨。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加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讽谕诗。诗的标题下,作者注云:“怨旷也。”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成年而无妻之男为旷夫。这里“怨旷”并举,实际写的是怨女,是指被幽禁在宫廷中的可怜女子。原诗前另一小序说:“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上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选出对加线字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时采择百余人采择:挑选 |
B.已被杨妃遥侧目侧目:怒目:怒恨貌 |
C.耿耿残灯背壁影耿耿:明亮 |
D.大家遥赐尚书号大家:大伙儿 |
选出对下列各句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颜暗老白发断——青春的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又生出了许多白发。 |
B.零落年深残此身——很多年过去了,她们都已春花秋草般的凋零殆尽了,活在世上的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
C.妒令潜配上阳宫——被当时专宠的杨贵妃嫉妒,缠着皇帝把她发配给上阳宫。 |
D.梁燕双栖老休妒——因为幽闭深宫,青春已逝,所以虽见梁燕双栖而不再羡妒。 |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八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出上阳宫豪华、热闹的环境和老宫女十分悲苦的身世。 |
B.“忆昔”以下八句,转入对往事的追亿,重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被胁迫离家入宫后又被打入冷宫的悲惨遭遇。 |
C.“秋夜长”、“春日迟”两节,以两个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子一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 |
D.“今日宫中”以下六句,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寂寞苦闷的心情之后,诗中主人公人以貌似轻松的口吻,对自己被封赏和妆束发出了嘲笑。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没有一般化的罗列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相终生被禁锢的宫女作为典型,写了她的青年、中年和暮年,写出了她的希望和绝望。 |
B.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秋夜:秋风、暗雨,残灯,空房,长夜不眠,形影相吊。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
C.诗的尾声部分,用感叹的情调和讽谕的语词,写出了诗人的一片侧隐胸怀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理想,显示出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的良苦用心。 |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易,具有民歌的风调。它采用“三七”的句式,和顶针等句法,音韵转换灵活,长短句错落有致。诗中熔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手于一炉,很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