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六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材料五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5)据材料六,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铁路运输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为蒸汽机车的发明提供了必要条件。……贡献最大的是史蒂芬森父子,他们吸取前人和时贤经验教训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车,比当时其他同类发明更先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情形相像。……铁路的发明是轮子发明以来,陆上交通最伟大的革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有铁路及火车始于1865年。……此后,修铁路之议沸沸扬扬,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迄1911年(宣统三年),中国修成铁路4809.05公里,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4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
――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三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平遥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
――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
请回答:
(1)史蒂芬森父子在哪一年发明了蒸汽机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车的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19世纪后半期“反对修铁路之声亦甚嚣尘上”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高潮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什么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2)“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6分)
(3)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家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国际背景。(6分)
“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表解历史
历史事件 |
主要代表人物 |
观点、目标 |
主题词 |
洋务运动 |
A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开近代探索之先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梁启超等 |
B |
圆救忘图存之梦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 |
D |
陈独秀 |
民主、科学 |
开思想解放之门 |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读图释史
材料一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图3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文汇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个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分别有哪些
(3)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特征。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唤醒世界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对和平的珍爱,表明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俄双方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⑴以下表述,与材料一图片信息一致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一图片信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材料一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 ()
②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日军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材料二 1942年1 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级格局。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部分场景图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3月,全国“两会”最终确认中国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举行阅兵式。
—— 摘编自新浪网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和“这次会议”名称。并分析“这次会议”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法西斯德国投降的历史事件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 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