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1840~1919年期间,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折射了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时势,清政府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组织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译介了《垛积比类》、《化学鉴原》、《地学浅识》、《声学》、《电学》等;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梁启超自办大同译书局,留日学生自办译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和《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的《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的《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中国近代通史资料选缉》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西学”在我国传播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我国“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专业与课程设置体现的“中体西用”办学思想,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12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2)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贵族拖延解放农奴,顽固地坚持自己不正当的权利……那么,对于被驯服、无辜的、对专制制度重新燃起怒火的农民来说,解放的命令到来太晚的话,那时他们向老爷头上抛出的斧子,即使是命令和镇压,贵族的脖子和头也不再相连了。
把农民从地主压迫中解放出来!……职业的革命家不会赞同这种方式,但我们仍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诚挚地选择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
——赫尔岑《钟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表达解放农民的意向。赫尔岑立即致信亚历山大二世,称颂他为“开创俄国历史新纪元的活动家。”……1858年,赫尔岑写到:“亚历山大二世辜负了在他刚继位时俄国人民对他的期望。……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农民也很想握住他。可是他们的手无法握在一起。俄国现在仍然是贵族的舞台!”
——张建华《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尔岑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尔岑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的社会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
“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结、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一一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高可追中商,苏绰乃其次。及思法必行,势须使指臂。群小遂竞进,流毒不可制。推原本其怀,因与权奸异。始知功名心,亦是祸人世。
——赵翼《读史二十一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翼的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称:“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三原则:(一)届满期者废除,另订新约;(二)未满期者以正当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同时宣布了改订新约的方法、步骤,此后,改订新约运动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1928年7月,首先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接着签订了《中德条约》,与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订立《关税条约》,与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订立《友好通商条约》,1930年,与日本订立新的关税条约,改订新约运动结束。改订新约运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关税和领事裁判权,订立新约的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与比、意、丹、葡、西等国订立的《友好通商条约》中均有这样的条款:“此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内,应受彼缔约国法律及法院之管辖”,说明这些国家已同意取消领事裁判权。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撤废领事裁判权问题照会英、法、美、荷、挪等国驻华公使,上述各国均未明确反对。1931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但实施日期一再后延。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不平等条约才得以废除。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循资格》继承北魏《停年格》的思路,把官资、停替年限和选数结合起来考虑,所奉行的原则是 “凡官罢满,以若干选而集,各有差等,卑官多选,高官少选,贤愚一贯,必合乎格者乃得铨授。自下升上,限年摄级,不得逾越”。从根本上讲,它带来的铨选规范,是以牺牲“选贤任能”原则为代价换取的。……两宋时期,循资原则极大地膨胀起来,进而形成了无处不在而又具有赵宋特色的资格之法。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资格之法施行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格之法对中国古代官僚选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