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中学,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他们的班级格言:“进班一刻,七(2)班是我的;出班一步,我是七(2)班的。”这句格言要 求该班同学( )
①努力为班级和老师而学习
②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③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④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违法行为指的是()
①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③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
④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文化部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全国文化馆、文物博物馆免费接待未成年学生参观。国家广电总局也发出通知,在黄金时间禁播暴力影片。这些举措表明()
①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必须优化
②我国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④只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一位社会学家说:“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
A.只要学会了辨别是非善恶就不会再犯错误; |
B.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是十分重要的; |
C.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的人都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 |
D.宁肯当文盲也不当“德盲” |
中学生小李为了取乐,屡次打电话谎报火警,严重干扰了消防部门的正常工作。后被公安机关发现,给予小李行政拘留处罚。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
①一些人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②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③如果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判断,就可能因做错事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④青少年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从2004年9月开始实施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止,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告,要学会智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青少年要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②遇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③同违法犯罪作装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③ | B.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