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
①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②都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③都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④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 B.客观规律性 | C.主观能动性 | D.直接现实性 |
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公祭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9日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提出“亚太梦想”。“亚太梦想”简单来说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亚太梦”引起各方热议,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①“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建立在亚太各国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
②“引领世界发展大势”显示出中国崛起后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的信心和决心
③“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是“中国梦”和“亚太梦”一脉相承的追求
④“亚太梦”是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追求,符合时代主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