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探究。按下列程序的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实践过程:①按照气温测定要求,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温度计离地面1.5米)。
②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气温。(夜晚观测请在教师指导或家长指导下进行)③记录观察结果或绘成图.(注意最高温和最低温时间)④计算当日平均气温.
观测结果:
(1)上图是一位同学的观测结果.请你分析:当天最高气温约__________℃。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时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造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3)拓展延伸:一年中,泰安地区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月,四季分明。
(4)原理应用:
上图是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能基本反映山东省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
读欧洲西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欧洲西部除南北两侧有山地分布外,广大的中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这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基本反映了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请你简要描述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反映出欧洲西部国家________业发达。
(4)来往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货船,一般情况下到非洲去的货船装载的货物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而返航时装载的货物以________为主。
(5)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举办,在伦敦当地居民餐桌上多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水果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3)A地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
读我国两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回答。(共10分)
(1)图(一)中所示区域是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地区。
(2)图(一)(二)中B、D两处图例符号虽然不同,但土地利用类型均属,不同的是,B处是地,D处是。
(3)图(二)中C处是我国的一个林区,主要分布在。
(4)图(一)中E处是我国重要的牧区,该地著名的畜种是。
(5)图(一)中B处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糖料作物是;图(二)中D处的主要粮食作物中是,油料作物是。
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9分)
(1)土地利用类型③是_______。
(2)我们学校所在地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
(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下图中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牧区的是_______。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6)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7)我国的粮食集中产区⑥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耕地面积由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至2011年初的18.26亿亩,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成为了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材料二:图甲示意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乙示意2004年中国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分布
(1)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场所的自然资源是。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东部季风区是中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同时也是中国人口(密集或稀疏)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2)东部季风区的耕地以秦岭和淮河为分界,以北的A地区耕地类型为;以南的B地区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带,主要粮食作物为。
(3)C地位于(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主要的饮料作物是。
(4)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切实保护耕地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