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据此回答下题。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
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
“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 )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
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年,共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弘扬他们身上的善良、仁爱、勇敢、奉献等精神,受到社会极大好评,因此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举办该活动是为了()
①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发展文化产业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传递正能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
从群众需要出发进行的文化创新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跟风。从群众需要出发就是要深入到广大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群众的生活实际,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采用人民群众喜欢的形式,在与广大群众的广泛接触中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新的新路。凭空想象或者闭门造车不是文化创新的正道,其结果必然是文化观念的因袭、文化体制的僵化和文化产品的重复。这说明()
①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②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创新来源于客观,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渊源远长。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相关书籍也持续热销。这体现了()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那么,全民阅读的意义在于()
①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促进传统思想的继承,引导人们遵守传统道德
③推动新传媒的发展,加速旧传媒的消失
④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