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甲说:“学习是件愉快的事,应该珍惜。”同学乙说“学习是件痛苦的事,不如放弃。”你怎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习中的苦与乐?
2012年9日上午9时许,王女士在永辉超市购物结束后,准备离开时,被两名自称是超市工作人员的男子拦住。其中一名男子称,因为他们在监控室发现王女士偷拿了超市的电池,要求王女士打开自己的包,配合检查。由于这两名男子并未穿着工装,也未佩戴工牌,王女士便拒绝配合检查。但由于对方坚称王女士偷拿了超市物品,并不让其离开。为了证明自己清白,随后王女士打开了自己的包,让对方检查。经检查,两名男子并未在王女士的包里发现“赃物”。事后,王女士将超市和两名男子告上的法院。
(1)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会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哪些权利。
(2)你认为原告将会向法庭提出哪些权利请求?
某班班委会打算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诚信学生”评选活动。请你热情参与下列活动与探究。
(1)活动策划者设计了上面评价表。其中在评价内容一栏,他想到了表中的四个方面,但他觉得这还不够。请帮助他再设计两个评价内容。(2分)
(2)如果上表评价内容中某同学的“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全班测评”都是四颗星,你觉得该同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的这一品质对他的成长有何影响?(3分)
(3)周春同学是该班的一员,他虽然评价内容中的某些方面做得不够,但他希望自己能够当选“诚信学生”,于是他鼓动组内的其他成员与他合作,完成了上表中的“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部分。请从竞争与合作角度对他这种行为作简要评价。(4分)
(4)请你为本次评选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材料一:南方某城市的交通局,因修路要占用农民耕地,在耕地补偿等问题上与农民发生纠纷。当地农民没有去上访,首先想到的是请律师,与政府打官司。政府也没有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加以压制,而是通过律师和法院,依法妥善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材料二: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7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治国方略?
(2)材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材料(二)中“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符合现在我们政府倡导的构建社会。
(4)请你为构建这一社会提两点以上建议?
材料一:“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抓住2014南京青奥会进行媒体融合报道的一次成功尝试。七大联盟在重要节点、重大采访行动中统一Logo、统一着装、统一指挥、统一平台,有组织有策划地开展青奥报道。
材料二:“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转发:…… 习近平希望志愿者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促进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共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1)请你分析说明合作在“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中的意义。(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成长在社会”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志愿者们热情参与、真情奉献青奥的意义。
(3)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志愿者们学习奉献精神?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口号:“分享青春·共筑未来”。学校也将举行校运会,请你拟定一句口号。
(8分)材料一:法治是人类的梦想。为了法治,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以法治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都有关于社会诚信的规定,但社会诚信领域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致使一些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法治建设。(2分)
(2)阅读材料二后,有人认为只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请你评析这一观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