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 |
乡民迁出 总人数 |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A.广东地区由农村到国外从事工商业人口下降
B.广东地区出国人数激增,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C.广东地区离乡现象反映了传统农业、手工业破坏殆尽
D.广东地区受国门洞开影响,乡民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
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其中的“师”是
A.董仲舒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你认为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观原因可能是
①事件本身复杂②作者立场不同③受意识形态制约④舆论混淆视听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下面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分裂和统一的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有:
A.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B.一战后德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0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 |
C.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三国分区占领 |
D.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完成德国统一。 |
《国联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 D.委任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