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全球已愈来愈联系为一个整体,中国人的世界意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1分)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科技等方面思考)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北京设立使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于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清改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期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味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1分)两个时代中国与世界融合的程度不同,毛泽东时代中国与世界隔离较久,邓小平时代加速融入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它的产生到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再到它的发展变革,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1)概况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列举每个阶段一名代表人物及观点?
(2) 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长盛不衰,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把毛泽东在60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评价毛泽东就有了全面的根据,也就更能说服人。
——张树军主编《红色决策: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实录》
材料三簇拥着邓小平巨幅画像的“春天的故事”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呈现出了群众游行的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身穿绿色服装的男女青年组成“春天的故事”方阵,手持黄色迎春花花束和粉色桃花花束,簇拥着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像。广场上出现了“解放思想”四个大字。现场放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中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为“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提出过哪些主张?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陈云同志建议决议“增加回顾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的目的是什么?
(3)毛泽东一生中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什么?
(4)材料三中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指出体现这一精髓的两个“宣言书”。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为此,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做出了自己的反应。
材料三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四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据材料三、四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搜搜百科《达尔文选化论》
材料二严复《天演论》的特点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根据事实,“取便发挥”的“达旨”。这本书所以能起巨大影响,原因也在这里,它对外国思想的介绍翻译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力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的需要。
《天演论》用自然科学的许多事实,证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以达尔文主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给了当时中国人以发聩振聋的启蒙影响和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的重要的精神食粮,煽起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走上革命道路。固然这主要由于社会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而《天演论》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李泽厚《论严复》
材料三它(达尔文主义)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在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和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
(2)据材料二归纳概括严复《天演论》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4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