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读句子,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 )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
(2)在文中找到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 。
爸爸自己走了以后: 。
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 。
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 。
(3)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一点。
(4)认真读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想一想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
上初中那年,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余钱去买一本( )不能吃( )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抽屉的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些钱。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看了非常惭愧,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此处“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能够看出。如果你是峰儿,当时你看到这张纸条时,你想到些什么?请写在文中横线上。
3.请为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岔路失羊
①杨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杨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②杨子说:“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
③邻居说:“因为岔路多。”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④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杨子问他们:“追着羊了吗?”
⑤□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从哪条路上去追□□邻居说□□所以就都回来了□□
⑥杨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他:“一只羊不值几个钱,又不是老师您的,为什么您这么不高兴呢?”
⑦杨子说:“我哪里是为了这只羊啊!我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我们求学。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也像在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吗?”
1.请为第⑤节加上标点符号。
2.“杨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1.请为上面这段话加上标点。
2.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看了一眼
我年轻时自(以已)为了不起。那时候我打算写一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错,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当我(绕饶挠)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予变成一个百折不(绕饶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已)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才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或作结论了。多亏那天我多看了一眼。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有——( )勤劳——( )慎重——( )
3.文中写作者看了老人“两眼”,分别看到了什么?请用“”划出这两个句子。
4.填空。
“多看了一眼”不仅让“我”看清楚老人是一位__________,感到他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且使“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者”雕塑的来历
①罗丹是继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之后,在西方的艺术世界中,出现的又一位天才雕塑家。他具有能发现美的眼睛,能bǔ zhuò( )美的双手,能把关融进那qì shì hóng dà( )的雕塑中的智慧。他为世界留下了闪光的艺术思想和永世不朽的艺术杰作。
②罗丹最有名的雕塑是《思想者》,创作于1886年。这是在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的长诗——《思想者》的启示下,罗丹准备创作一个包括186件雕塑的巨大作品《地狱之门》。虽然因为来自多方面的干扰,没能全部完成,但已完成的一组雕塑,都是shǎn shuò( )着艺术guāng huá( )的珍品。《思想者》便是其中的一座。
③《思想者》是准备放置在《地狱之门》顶上的一尊塑像。这是一位成年男子的坐像,高74厘米。艺术家以夸张的手法进行塑造,塑像浑身的肌肉紧张地隆起,仿佛有热血在里面沸腾,充满着活力,洋溢着热情。它粗壮有力的右手托着下额,高高耸起的眉头紧锁在一起,深邃的双眸凝视着下方。它在观察着进出“地狱之门”的芸芸众生,它在思索着人生苦难的渊源,它在考虑解救人生苦难的方法。
④这座石头雕像,被罗丹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智慧。它是罗丹艺术的精华,智慧的化身。因此,在罗丹去世后,人们复制了一尊《思想者》(原作放在罗丹纪念馆)放在他的墓前,伴着它的主人,共同思索着人生。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手法( )肌肉( )眉头( )复制( )
闪烁( )热血( )热情( )
3.填空。
(1)天才雕塑家罗丹能为世界留下闪光的思想和永世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题目是《___________》。写的就是罗丹在塑造_______________时发生的一件事,赞扬艺术家在创作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