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且焉置土石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若毒之乎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下列各项中对“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
|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下列各项中“者”可以翻译为“……时候”的一项是【】
| A.用实者成实时采 。 |
| B.此三者,吾遗恨也。 |
|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 D.陈涉者,阳城人也。 |
下列各项中对“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记游者甚众。 |
|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 C.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①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②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③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④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 A.①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
| B.②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
| C.③连词,就 |
| D.④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 A.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
| B.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然而” |
| C.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
| D.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