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因:随着 |
B.暂得于己暂:一时 |
C.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
D.况修短随化修:美好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C.及其所之既倦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下列各句对选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选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面对清明澄澈、生机盎然的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叹自己“不知老之将至”。 |
B.本选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
D.“死生亦大矣”,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对下面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未见其明也明:明达,聪明 |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 |
C.圣益圣,愚益愚益:增加。 |
D.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3分)
A.其可怪也欤? | B.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
C.吾未见其明也 |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
翻译和断句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 相 似 也 位 卑 则 足 羞 官 盛 则 近 谀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宣考岑考: 拷问 |
B.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苍头:奴仆 |
C.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俯:下跪 |
D.宣悉以班诸吏班:分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以奴骖乘至丹以荆卿为计 |
B.乃悉收系剧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C.因格杀之因击沛公于坐 |
D.幸思自安之宜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不畏豪强,执法如山,在担任北海相时,他杀死公孙丹父子,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 |
B.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不仅得了钱悉数分发给部属,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也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 |
C.董宣虽然嫉恶如仇,但并不是一味诛杀。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2)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甲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乙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泽民甲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
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
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
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
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是之谓大丈夫也 |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
C.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一段话断句。
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①,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⑤,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⑤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亦是货币单位。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乃利其金而赴之利:利用 |
B.公子盍叩之叩:询问 |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亲附 |
D.己卯来金陵,与相识相识:认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见岂后于贱妾耶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B.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C.乃假所善王将军将军乃屏人述大钺意
D.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欲侯生为解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直接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一项是()
A.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
B.中郎学不补行。 |
C.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
D.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姬的生母贞丽虽然不善赌博,但生性豪侠,因此所结交的都是当代才华出众的人物。 |
B.李姬责备侯生虽然读遍万卷诗书,但见识还比不上自己这样的妇道人家。侯生听后大为不满,便故意借醉酒卧床不愿相见。 |
C.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姬在桃叶渡设宴饯行,临别时规箴侯生不要因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就不自爱而玷污自己的品行。 |
D.李姬特别擅长唱《琵琶记》,然而从不轻易唱给别人听,就算是遇见意中人侯生,也只应承唱一遍就再也不唱了。 |
断句与翻译。
(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②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