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①兰山:应为万山,在湖北襄阳,诗人的园庐在岘山附近,距万山不远,诗人在此度过了大半生。张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隐居襄阳岘山南边的白鹤山。②北山:当指万山。隐者:指作者自己。③薄暮:日将落之时。“薄暮”句:说忧愁由薄暮引起,其实是本身忧愁,见天色昏暗而触景生情。兴:秋兴。④“时见”句:由山下看,见归村行人,有的还在沙道上行走,有的已在渡口休息。⑤荠:一种野菜,形容远望所见无边树木的细小。⑥何当:何时能够。重阳节:古代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本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宋诗很讲究炼字,这首诗首联上下两句各有一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4分)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诗词阅读鉴赏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简要叙述。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词中的主要意象是青山明月,词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青山明月什么特点?
结尾两句表达出了诗人那些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