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小红同学设计的“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物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 (选填“A”或“B”)端.
(3)当小红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下电流表示数.当将原来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某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只知道大量程是0-3A,小量程刻度值未标明,王强为了探究电流表的小量程是多少,他先用大量程测一较小的电流,其示数如图甲,再改用小量程测同一电流,指针指在图16乙的位置。
⑴他测得的电流值是A;
⑵在下表中填写与大量程数字相对应的小量程的数字。
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
在研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甲组同学安装的器材如图所示,他们在实验中只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残缺的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乙组同学安装的器材如图14所示,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在不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当把凸透镜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烛焰的像。他们是把凸透镜向(选填“左”、“右”)移动到该位置的,新出现的像是(选填“缩小”、“放大”)的(选填“实”、“虚”)像。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
有用功/J |
总功 /J |
机械效率 /%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0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a) |
(b) |
(c) |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_ ; (b)_; (c)_.
(2)通过比较 _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_(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_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_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