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
C.根据假设设计了测交试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
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将使被捕食者种群逐渐衰退 |
B.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
D.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
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
B.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C.可用标志重捕法估测田鼠种群数量的逐年变化 |
D.田鼠摄入量的10%~20%流入猫体内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以下3种:①直接价值②间接价值③潜在价值。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①和① | D.②和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