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及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a、b、c、d四村庄发展种植业的优势自然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
| A.a村庄热量条件最好 | B.b村庄降水条件最好 | 
| C.c村庄水源条件最好 | D.d村庄光照条件最好 | 
村庄甲、乙之间修公路,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
| A.e村庄 | B.b村庄 | C.c村庄 | D.d村庄 |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山地可能位于 ( )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
| A.1000米 | B.2 000米 | C.3 000米 | D.4 000米 |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
| A.信风影响 | B.季风影响 | 
| C.西风影响 |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 
读“我国野骆驼分布区的变迁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 ( )
 ①开垦草原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图示地区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 (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区的同学共同开展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杆的影子长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图。如图为6月22三个地区同学所提供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 C.乙、甲、丙 | D.丙、乙、甲 | 
关于乙地此时气候特征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
| A.一年中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 | 
| B.一年中降水较少、草木枯黄的季节 | 
| C.一年中气温较低、降水较多的季节 | 
| D.一年中降水较多、作物生长旺盛季节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甲岛风蚀地貌发育 | 
| B.甲岛地热资源丰富 | 
| C.乙岛所在大洲有五大淡水湖群 | 
| D.P处是乙岛建军港的最佳地点 | 
一艘旅游船从甲岛出发到乙岛,选择最合理的路线航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过运河时,航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 | 
| B.逆流航行时所遇洋流都为寒流 | 
| C.所经海域水温越来越高 | 
| D.所经海区温度不断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