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
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
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 |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 |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
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 )
A.神经系统 | B.内分泌系统 | C.运动系统 | D.免疫系统 |
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 )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 B.血液、体液和淋巴 |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
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图中的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