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 D.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
巴黎艾菲尔铁塔为中国而变红、香榭丽舍大街上演中国的春节秀……近年来,在“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大步走向世界,“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英国等国家陆续举办。这说明
A.民族文化具有稳定性 | B.民族文化具有继承性 |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D.民族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成为世界文化 |
漫画《嘱托》反映的现象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 |
B.文化创造 |
C.一定时期的政治活动 |
D.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创造的产品就是文化 |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
D.人们可以通过物质透视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