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1)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开展“—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材料二: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但随着消费主义的日渐盛行,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同学们一致认同,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需要人们对勤俭节约有新的认识。同学们主张,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同学们主张“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广东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A市政府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要求?

材料一:2013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通过了《根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在联合国 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中国的新节能减排计划,表明中国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1)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分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义。
(2)从宏观调控的手段角度,分析国家怎样做能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苹果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也是市值最大的上市 公司,其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4年10月,苹果再度问鼎最具价值品牌。苹果公司采用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结合材料说明公司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情况

材料二:“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习近平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需要我们坚持哪些消费原则?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有人提出学习西方考试模式,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教育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从孔子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私塾教育到今天的网络教育,从唐代的遣唐使到今天各国互派流学生……人类享受着教育,发展着教育。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2)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谈谈你对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