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喜欢追赶潮流或跟风随大流。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我们称之为( )
A.求异心理引起的消费 | B.从众心理引起的消费 |
C.求实心理引起的消费 | D.攀比心理引起的消费 |
10个蒸饺60元、1碗面条88元、3份饺子190元……近日,一些旅客在网上吐糟沈阳桃仙机场餐馆价格“贵得离谱”。漫画“宰客”说明了( )
①这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是市场行为
②不符合价值规律,要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③违背了公平诚信原则,要建立惩戒制度
④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表主要说明( )
A国 |
50%的人拥有60%的财富 |
||||
B国 |
20%的人拥有50%的财富 |
||||
人均收入 (美元) |
人均住房 面积(m2) |
人均电脑拥有量(台) |
拥有郊外别墅的家庭比例 |
每年出国旅游人数 |
|
A国 |
29640 |
80 |
0.75 |
50% |
70% |
B国 |
35060 |
64 |
0.4 |
35% |
12% |
A. 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B. 收入预期影响人们当前的消费
C.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D. 消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假设2013年某国待售M商品2000亿件,每个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25个单位,年底该国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0%,受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当年该国政府在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基础上多投入2000亿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年底时物价上涨幅度是( )
A.3.85% | B.4% | C.6.25% | D.3.5% |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今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学校和厂矿,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商量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深入基层大走访”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