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区域内有平行于AB边的匀强电场,E、F、G、H是各边中点,其连线构成正方形,其中P点是EH的中点。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F点沿FH方向射入电场后恰好从D点射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粒子的运动轨迹一定经过P点 | 
| B.粒子的运动轨迹一定经过PH之间某点 | 
| C.若将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粒子会由ED之间某点从AD边射出 | 
| D.若将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粒子恰好由E点从AD边射出 | 
下列给定的物理量中运算法则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是
| A.速度变化量 | B.位移 | C.速度变化率 | D.时间 | 
用力F1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 m/s2,力F2单独作用于这一物体可产生加速度为1 m/s2,若F1、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可能产生的加速度为()
| A.1 m/s2 | B.2 m/s2 | C.3 m/s2 | D.4 m/s2 | 
关于速度、加速度和合外力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合外力是恒定不变的 | 
| B.物体的合外力方向与它的加速度方向相同,与它的速度方向相反,则它的速度一定减小,加速度一定增大 | 
| 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增大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加快 | 
|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等于零 |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物体A、B,质量分别为
、
。在拉力F作用下,A和B以加速度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
,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
、
。则()
 A.
; B.
;
 C.
;
; D.
;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 
|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 
|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 
|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