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①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劭(shào),(品德)美好。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庶:shù,几乎,差不多。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 。(抄录原文回答)
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 (不超过24个字)
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多项选择)( )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
C.即使华佗、歧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看自行车的女人》,完成后面问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她40多岁的样子,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显出莫大的无助和惊恐。
③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④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是那样委屈、无助、伤心……
⑤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⑥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⑦这年寒冬的一天,北风呼啸着席卷着这北方的城市,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风中肆意飞舞。那个雪后的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⑧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⑨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一个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四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分析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出“看自行车的女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字数不超过100字)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的题。
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抵御其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⑦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第一要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第二应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第三是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第四不在室内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在第⑦段划线处加一句合适的话,使上下文连贯。
答:阅读④⑤⑥三个段落,分点概括PM2.5对人体的危害。
答:第⑥段中加点的“可能”“一定”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否换成“它的直径很小”,为什么?
答: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下列案例中李先生的做法有哪些地方不恰当。
【案例】李先生患有贫血,为增强体质,他注意锻炼身体,一年四季从不间断。遇到多雾天气,也会驾车到城郊去爬山。有时遇到拥堵,他也从不熄火。有雾的时候,他就在街上买个普通口罩戴着爬山。
答: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的题
最后一颗牙齿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母亲刚来时,我对她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查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又摇头又摆手:“ ”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⑧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文中写“我”对孩子的爱的用意是什么?
答: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第4段画线处。
A.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
B.不必麻烦你了,等有空我自己去就行。 |
C.就剩两颗牙了,看也没有用了,先照顾孩子吧。 |
D.你哪里会有空?有空我也不会去看的。 |
第7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结合上下文,谈一谈“痛”的含义。
答:文章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故宫建筑的 。
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说明的起点是什么?具体表明空间方位转移的词语有哪些?
第②段加点词语“五”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爱无隙》,完成下题。
爱无隙
(1)爱有隙。
(2)张妈不想再让露露从这个“缝隙”间掉下去。张妈怕孩子再受伤害。多有不舍,张妈想做的就是让爱也能“无缝对接”。
(3)有人要领养露露了。
(4)张妈不是露露的亲妈。张妈是福利院的阿姨。孩子们管福利院的阿姨都叫“妈”。为了区别,孩子会在“妈”前面冠上姓。露露喊她“张妈”。
(5)露露是个弃婴。早产,来时肉红肉红的,只剩下一丝细微的喘息,看到孩子头发上还沾有露水,张妈便叫她“露露”。
(6)三年了,如今,露露一口气能背六首古诗,还会唱《妈妈的吻》。有人来看孩子的时候露露会上台进行才艺表演。每次露露在台上唱完《妈妈的吻》,都会下台在张妈腮上吻一下,还发出细小的声响。吻过之后,露露撒腿就跑,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还一路笑。露露跟张妈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母女。
(7)露露这样乖让她的新爸妈心生怜爱。
(8)她的新爸妈是一对浙江夫妇,人到中年,没有生育。他们是招商引资到此地来的,是老板。那天夫妇俩来福利院捐款,看到了露露。露露的一吻让他们心动了,原本就有心收养孩子的他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目标。新妈妈把“女儿”抱在自己怀里,但露露很木然,甚至在新妈妈亲她的时候小脸还微微侧了一下,这个细节被张妈注意到了。爱有隙,张妈想的是如何弥合这个“缝隙”呢?
(9)因为条件符合,收养手续办得很顺利;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张妈不放手了。“再等一个月吧。”她很坚持。
(10)张妈从资料室找来露露从小到大的照片,有百天照,有周岁照,也有露露倚在张妈怀里照的。张妈还把露露新爸妈的照片也找来了。张妈打起了这些照片的主意:PS!
(11)“PS”是一个图像处理软件。张妈利用这个软件对照片进行了“嫁接”处理。出生百天的照片原本露露一人坐着变成被夫妇俩双手托着;一周岁的照片变成了有爸妈在旁边为她吹蜡烛,倚在怀里的照片上,张妈自然也“换”了人。
(12)张妈把重新制成的照片放在露露的衣袋里。张妈常把小照片拿出来给露露看。张妈告诉露露照片上的男女就是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出远门,很快就要回来了。
(13)如此反复。
(14)露露似懂非懂。露露很迷惑。渐渐地,露露会从小衣袋里掏出照片来,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
(15)“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那天露露唱完《妈妈的吻》,从衣袋里把照片掏了出来,然后,在“妈妈”的腮上亲了一下。吻过之后,露露没有跑,也没有笑,露露对着照片在发呆。
(16)一个月的等待,一个月的期盼,一个月的弥合。“交接”的时候到了,虽说经过精心准备,但张妈心里还是没底,张妈所能做的就是告诉露露,今天爸妈回来接她了。露露不说话,她一大早就倚在门边向外张望,早饭也不吃。一阵鞭炮响之后,奇迹出现了,新爸妈刚一露面,还不待张妈指认,小露露一眼就认出了他俩,飞也似的跑了过去。“妈妈”顺势抱起露露,孩子的小嘴已亲在了妈妈的脸上,久久,久久。
(17)有好些人摁动了快门,一旁的张妈早已泪流满面。
(18)我是在当地报纸的一张照片上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的,照片的题目叫:《爱无隙》。
——(《光明日报》2014年05月30日14版,作者:陈绍龙)请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请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新妈妈把“女儿”抱在自己怀里,但露露很木然,甚至在新妈妈亲她的时候小脸还微微侧了一下,这个细节被张妈注意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标题“爱无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段写到“一旁的张妈早已泪流满面”,张妈为什么会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