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天上的云, 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本文的中心句是( )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
C.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本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比喻、排比、拟人、对比 | B.夸张、比喻、引用、对比 |
C.比喻、排比、引用、夸张 | D.排比、拟人、借代、引用 |
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这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对课文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
阅读文字,完成1~2题。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纷纷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亲近经典,可以净化心灵,涵养大气。这两本书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文化经典,其中有不少内容在指导我们学习、生活等方面,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
.处于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容易与父母闹别扭。如果你的同学因为父母的批评正心情不悦,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内容最适合用来对他(她)进行劝说()
|
2. |
.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弟子规》《三字经》的节选内容任选两项进行概括。 |
文段(二)
凡事皆有度
①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一l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水的凝点是摄氏零度。从摄氏零度到摄氏一百度是水保持液体状态的温度范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②人生活在“度”中。人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还有幸福和快乐可谈吗?他还可能有所作为吗?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过度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一根弹簧在其弹性限度以内,怎么拉都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弹簧就无法复原了。做人做事,为人处事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度”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几乎处处可见。
③例如说话的分寸。话不可不说,不可多说。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那就应该多听多看慎言,言多必失。”开玩笑是入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但是忌过度,一过度必伤感情。幽默的言谈令人快活,一过度就变成庸俗或是尖刻。
④例如对美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就是适当。”宋玉在他的作品中描写了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见,恰到好处才是美,而过分或不及则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辩证统一,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性质就转化,美的事物就会转化为丑。
⑤例如对善的理解。对人怀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举,的确是入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处才是善。父母对子女的真爱应该是教人自立,激人自强。过度的爱反而会害了子女。行善的范围也要讲究度,岂能像唐僧那样对妖怪讲慈悲,岂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恶狼讲善良,岂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农夫对毒蛇讲怜悯。对恶人的善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⑥“度”是大学问。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贤人哲人在他们的学说中都有对“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例如量变到一定程度下才会发生质变。儒学讲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张顺其自然,适应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达尔文谈“适者生存”。可见,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⑦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读书也有“度”。书不可不读,书又不可滥读。书,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如果死读书,读死书,那么“尽信书不如无书”。
⑧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度”,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经商讲究度,人生讲究度。人的一生岂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
(原文有删改).请选出下列成语中与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项( ) (2分)
A.恰如其分度日如年 | B.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
C.患得患失左右逢源 | D.审时度势相得益彰 |
.段②中的画波浪线句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2分)
.段⑦中的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参照下面示例,自选内容仿写一段话。(3分)
示例: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
仿句:有人认为生智慧。不错,,
,这是不争的事实。.《芦花荡》中老头子因过度自信自尊而导致大菱受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这类现象,请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教科书及生活中的均可,但不能照搬文段中的例子)。 (3分)
文段(一)
老师。请您记住我
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希望每个入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哎哟。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她吹了吹手指。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知道了,妈。”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
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一一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
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
⑦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
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冬梅同学: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地激动。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
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原文有删改).填空:文段运用第人称的口吻,按照的顺序,以为线索,记叙了这件事。 (5分)
.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2分)
.本文的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段⑦中的画线句分析。(3分)
.段④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供工整整地绣了“冬梅”两个字?清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名著阅读考查。(4分)
“不,你得留下!我发誓——这个誓言会被遵守的。”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以上文字是《》中罗切斯特与女主人公在花园里的一段经典对白。当时,他告诉女主人公自己要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他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2)女主人公所说的“我得走”是打算从(庄园名)离开,她在这个庄园里的工作是。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宋江道了一个偌,携了晃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晃盖问道:“钾司知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 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 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 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晃 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界,如之奈何!休 怨小弟不来救你。”死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 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人名)。
.请写出选文中晃盖所说的“大恩”是什么?(2分)
.选文能体现出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