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
(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秋兴八首》颈联: ,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瑞脑销金兽。(《醉花阴》)
(6)诏书切峻, 。(《陈情表》)
(7)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5)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6) ,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8)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每至晴初霜旦, ,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3)潮平两岸阔, 。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 《饮酒·其五》)
(5)《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7)《蒹葭》中第二章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8)《关雎》中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9)《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10)《氓》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氓》)
(11)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述了自己正是因为与祖母相互依靠,所以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李密《陈情表》)
(12)李密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13)《阿房宫赋》中采用了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三道来写,如果全写就按前三道来给分)
(1)李白《蜀道难》中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的两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